摘要:
本轮“反内卷”政策更强调技术升级与质量优胜劣汰,覆盖光伏、钢铁、水泥、生猪等多个过剩行业。针对生猪养殖饲料产业,农业农村部要求2025年将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调减100万头至3950万头;同时严格控制体重,国家发改委约谈头部猪企限制出栏体重在120公斤以内并禁止向二次育肥渠道销售;湖南、辽宁等省通过环保督查关停低效猪场。技术升级方面,积极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推进豆粕减量替代,目标豆粕替代比例提高至15%,优化饲料配方使用非粮资源如藻类蛋白。行业整合上,推进生猪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加快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推动物联网等技术落地应用。
国内生猪产能去化阻力仍十分明显。同时考虑到行业高位的PSY,未来一段时间生猪供应预计都较为充足,后期生猪供应过剩的情况可能加剧,进而导致猪肉价格大幅下跌。在目前猪价下行的情况下,生猪养殖利润空间持续收缩。在产能过剩的阴影下行业全方位竞争升级,竞争维度已从单纯价格战演变为成本控制、资金实力与产业链整合的立体博弈。
长远角度来看,在政策引导下产能出清、出栏体重降低或将为猪价中长期提供支撑,叠加后期旺季需求支撑,有望抬升中长期猪价中枢。
报告正文:
一、政策背景介绍
反内卷政策演进始于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在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要求“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标志着政策重心从单纯刺激消费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协同发力。本轮“反内卷”政策更强调技术升级与质量优胜劣汰,覆盖光伏、钢铁、水泥、生猪等多个过剩行业,引发市场关注度上升。虽然农产品行情大多数时候由自身供需决定,但由于农业农村部、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近期持续引导生猪养殖行业去库存、去产能、优结构的政策频出,7月23日进一步召集头部企业召开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生猪与反内卷题材关联度较高,将使得政策对养殖饲料板块相关期货品种带来影响。
针对生猪养殖饲料产业,农业农村部要求2025年将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调减100万头至3950万头;同时严格控制体重,国家发改委约谈头部猪企限制出栏体重在120公斤以内并禁止向二次育肥渠道销售;湖南、辽宁等省通过环保督查关停低效猪场。技术升级方面,积极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推进豆粕减量替代,目标豆粕替代比例提高至15%,优化饲料配方使用非粮资源如藻类蛋白。行业整合上,推进生猪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加快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推动物联网等技术落地应用。
二、养殖饲料行业现状
近几年国内生猪产能经历了显著的结构化调整。在非瘟后国内生猪行业规模化进程加速,大型养殖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产业链整合能力持续提升市占率,中小散户则转向代养或退出,使得国内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而由于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的提升,近几年母猪生产性能显著提高。叠加从消费端来看,近年来居民饮食习惯的多元化,不需要再维持过高的生猪保有量来满足居民的猪肉消费。使得近几年生猪出栏量远高于多年平均数,市场猪肉供应持续充,国内生猪市场供需失衡。因此在去年农业农村部修订《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从4100万头调降至3900万头。但是整体行业产能来看,去化阻力仍十分明显。截止到2025年二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043万头,仍高于正常保有量3.7%,且今年4至6月存栏数据显示去化停滞,甚至环比微增。同时考虑到行业高位的PSY,未来一段时间生猪供应预计都较为充足,后期生猪供应过剩的情况可能加剧,进而导致猪肉价格大幅下跌。
今年生猪市场行情整体承压,价格走低伴随盈利缩水。供应端的显著增长是价格下滑的主要驱动因素,1至5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大幅攀升,5月份单月屠宰量环比增长4.5%,同比增幅更高达20.6%。同时前期压栏和二次育肥导致大体重猪在5月集中出栏,造成阶段性供应过剩,对猪价构成较大下行压力。虽然6月后行情有所回暖,但整体价格仍受到供应压力的限制。
从成本利润角度来看,利润层面呈现显著的周期性震荡,生猪行业在深度亏损与短暂暴利间反复摇摆。从2023年上半年自繁自养头均亏损超300元的寒冬,到2024年下半年头均盈利突破500元的高光,再到今年利润回落至百元区间的微利常态。在目前猪价下行的情况下,生猪养殖利润空间持续收缩。
在产能过剩的阴影下行业全方位竞争升级,竞争维度已从单纯价格战演变为成本控制、资金实力与产业链整合的立体博弈。头部企业凭借低蛋白日粮技术、智能化设备及种猪育种优势,将成本一压再压。并以智能装备构筑人效壁垒,凭融资优势逆势扩张产能,通过向下游屠宰、食品加工延伸摊薄风险。而中小养殖户在成本劣势、融资无门与政策适应性薄弱的夹击中,即便转向二次育肥或代养模式,仍难抵御猪价低迷期的利润侵蚀。
三、对农产品板块具体影响
(一)生猪
从基本面来看,短期养殖主体为调控肥猪出栏体重或采取提前放量的操作,可能在短期内加大市场供应压力。与此同时,集团养殖场面临的销售压力持续存在,为确保生猪顺利出栏,其挺价意愿可能减弱,进而进一步增加市场供给。此外,尽管当前散户普遍持猪惜售,但随着7月末至8月初这一关键时点临近,来自散户的第二轮集中出栏压力即将显现。而从需求端来看,目前仍处于季节性消费淡季,整体表现持续疲软且缺乏明显改善动力。考虑到能繁母猪调减需约10个月才能传导至商品猪出栏量,产能去化影响的滞后性使得短期内供应压力难出现明显改善。预计在供给端压力集中释放而需求端支撑乏力的背景下,短期内生猪价格仍难以获得有效支撑。但长远角度来看,在政策引导下产能出清、出栏体重降低或将为猪价中长期提供支撑,叠加后期旺季需求支撑,有望抬升中长期猪价中枢。
(二)豆粕
反内卷政策虽不会直接影响的豆粕,但豆粕作为养殖上游原料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会受到间接影响。近期中国农业农村部召开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了多项措施,包括合理淘汰和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并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以持续推进豆粕减量替代,使得市场担忧国内豆粕需求前景走弱。但由于产能调减带来影响具有滞后性,短期内豆粕需求不会受到实质影响。并且考虑到在贸易关税的不确定性下,四季度全球豆系价格预计仍将继续抬升,豆粕价格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有限,整体价格重心仍有望逐步上移。
风险提示:1、疫病等影响生猪产能大幅波动
2、北半球产区出现极端天气
申银万国期货
分析师:李霁月
从业资格号:F03119649
交易咨询号:Z0019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