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申万研究 | 宏观专题报告:海啸来袭,大宗商品影响几何?

来源:| 时间: 2025-07-31 |阅读量:54

摘要

海啸来袭。北京时间7月30日7时24分,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52.53°N,160.16°E)发生8.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此次地震已经引发海啸,俄罗斯、日本、美国夏威夷、加拿大、印尼、菲律宾等多地发布海啸预警,预计会对我国上海、浙江、台湾部分沿岸地区造成灾害性影响。据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截至11时实况监测结果显示,震源附近的海啸浮标已经监测到90厘米的海啸波,日本,俄罗斯沿岸分别观测到30到50厘米的海啸波。

此次地震引发海啸,波及范围较广,可能还会导致一系列的次生灾害。海啸冲击会对俄罗斯远东、日本部分沿海地区造成较大破坏,影响当地港口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电力设施毁坏后会造成电力中断,港口瘫痪导致油气等出口受阻。此外,堪察加半岛火山分布较为密集,地震可能会改变火山岩浆压力,触发火山喷发,释放的火山灰对航空安全、全球气候造成一定威胁。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而言,能源、有色、农产品等多个行业都会受到冲击,冲击程度取决于海啸及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的具体破坏程度。

海啸下的大宗商品。有色:我国有色冶炼和加工企业通常会预备1个月左右的生产原料,目前看,海啸和台风影响时间可能仅为数日,不会造成中长期影响,预计总体影响有限。

1、甲醇:此次海啸对甲醇的供应暂未造成影响。甲醇主产区远离海啸影响区域,中国甲醇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煤制为主)、华东(港口周边)及西南(天然气制)地区,而此次海啸主要影响我国东部沿海港口(如上海、浙江),对内陆甲醇生产装置(如内蒙古、陕西等)无直接冲击。

2、原油:海啸对原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运输层面。海啸可能导致我国上海、浙江等沿海港口短暂关闭,影响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短期内可能造成局部供应紧张。

3、化工:海啸引起化工厂停产或者直接影响港口物流。

4、集运欧线:海啸对海运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在深海航行的集装箱船受海啸影响较小,因为海啸波是长波,波长达数百公里,波幅仅几米,船舶可平稳通过。

5、农产品: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发生地震引发海啸,预计对我国上海、江苏南部沿海、浙江沿海等地区产生影响。

6、黑色:海啸对黑色板块的实质影响将显著小于初始市场预期。

风险提示:极端天气影响;部分细分领域供需错配。


报告正文

一、 宏观事件:海啸来袭

北京时间7月30日7时24分,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52.53°N,160.16°E)发生8.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此次地震已经引发海啸,俄罗斯、日本、美国夏威夷、加拿大、印尼、菲律宾等多地发布海啸预警,预计会对我国上海、浙江、台湾部分沿岸地区造成灾害性影响。据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截至11时实况监测结果显示,震源附近的海啸浮标已经监测到90厘米的海啸波,日本,俄罗斯沿岸分别观测到30到50厘米的海啸波。

此次地震引发海啸,波及范围较广,可能还会导致一系列的次生灾害。海啸冲击会对俄罗斯远东、日本部分沿海地区造成较大破坏,影响当地港口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电力设施毁坏后会造成电力中断,港口瘫痪导致油气等出口受阻。此外,堪察加半岛火山分布较为密集,地震可能会改变火山岩浆压力,触发火山喷发,释放的火山灰对航空安全、全球气候造成一定威胁。

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而言,能源、有色、农产品等多个行业都会受到冲击,冲击程度取决于海啸及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的具体破坏程度。

二、海啸下的大宗商品

有色: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发生强震,已经引发海啸,预计对我国上海、浙江舟山南部、台湾东部等沿岸造成一定影响,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已发布海啸黄色警报。我国有色生产的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大多数依赖海洋运输,并集中在长三角港口。海啸的发送将会对海洋船舶运输和停靠港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叠加“竹节草”台风的登陆。我国有色冶炼和加工企业通常会预备1个月左右的生产原料,目前看,海啸和台风影响时间可能仅为数日,不会造成中长期影响,预计总体影响有限。

甲醇:此次海啸对甲醇的供应暂未造成影响。甲醇主产区远离海啸影响区域,中国甲醇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煤制为主)、华东(港口周边)及西南(天然气制)地区,而此次海啸主要影响我国东部沿海港口(如上海、浙江),对内陆甲醇生产装置(如内蒙古、陕西等)无直接冲击。进口方面,中东地区是中国甲醇进口主要来源地,目前海啸未影响中东至中国的航运路线。海啸对甲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海啸可能导致华东部分港口(如宁波、上海)临时关闭,影响甲醇进口货物的卸货和内地货源外运,加剧港口累库压力。7月甲醇进口量已回升至135万吨左右,若延误持续可能推高区域现货价格。MTO装置利润承压,烯烃产业链利润已处于亏损状态,海啸若推高短期甲醇价格,可能加剧下游MTO工厂的减产意愿,但实际影响需观察港口恢复速度。

原油:海啸对原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运输层面。海啸可能导致我国上海、浙江等沿海港口短暂关闭,影响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短期内可能造成局部供应紧张。海啸引发的异常洋流可能影响油轮航行,增加运输成本,尤其是对依赖海运的东北亚国家(如日本、韩国)的原油供应链。类似自然灾害通常会导致航运保险费率上升,进一步推高原油运输成本。不过,目前全球原油供应充足,OPEC+仍在增产,因此长期影响可能较小。

化工:海啸引起化工厂停产或者直接影响港口物流。以2011年福岛海啸为例:当时,海啸直接冲击千叶、茨城等石化重镇。丸善石油千叶炼厂储罐起火,三井化学鹿岛工厂设备浸水,三菱化学聚丙烯装置停运。导致基础原料如乙烯等产量下降。又比如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引发海啸,虽然海啸没有对印尼、泰国橡胶种植园虽未直接损毁,但班达亚齐港被毁,橡胶出口延迟,对于橡胶的国际贸易构成影响。产业应对角度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扩大全球地区的生产,做到产能冗余备份是对冲极端天气对于实体企业生产的影响。比如头部企业建立"双生产基地"(如石化企业在德国与中国湛江同步生产化工具备产能冗余),确保单点灾害不影响全局供应。第二,加强物流的数字化物流监控,在发生极端天气情况下货运贸易能从其他贸易区域调配也是一个有效的应对供应链阻断的方式。 第三,从生产角度做好防腐蚀复合材料储罐,也能有助于降低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储运设施损毁概率,这也是在极端天气灾害下的一种生产企业的终极自保的方式。当然,金融助力实体化解极端天气影响方面也大有可为。化工企业高度依赖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大宗商品,其价格当遇到极端灾害导致供需变化等因素剧烈波动,此时通过期货/期权合约提前锁定采购成本,可避免因原材料涨价挤压利润。尤其是当极端天气导致供应链暂时断裂时,套保可部分抵消物流中断导致的现货贸易利润的损失。

集运欧线:海啸对海运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在深海航行的集装箱船受海啸影响较小,因为海啸波是长波,波长达数百公里,波幅仅几米,船舶可平稳通过。但近海和港口区域的船舶则面临较大风险,需要采取特别的防范措施。这种空间差异意味着上海港进出口航线的中断影响将主要集中于近岸段,远洋段运输可能保持相对正常。海啸警报引发的预防性措施已经使得自然资源部针对上海市启动海洋灾害二级应急响应,这意味着海事部门将采取一系列安全管控措施。参考国际惯例和2022年汤加火山海啸事件中的港口应对经验,部分高风险作业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港口运营的中断将直接冲击集装箱装卸效率,进而影响整个贸易物流链的时效性,主要可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码头作业暂停。基于安全考虑,上海港各集装箱码头可能在预计海啸到达时间(17-19点)前后暂停船舶靠离泊和装卸作业。关键交通基础设施在预警期间暂停运营是常见做法,作业暂停时间将取决于实际海啸影响程度和后续评估,可能持续数小时至一整天。对于时效性要求高的冷链集装箱和快航服务(如中美快航、欧洲快线)影响尤为显著。二是船舶延误与跳港。受海啸和台风双重影响,上海港可能出现船舶集中延误。原计划7月30-31日靠泊上海港的集装箱船可能出现三种应对情况:(1)在长江口外安全水域等待;(2)临时改靠宁波舟山港或釜山港等周边港口;(3)跳过上海港直接驶往下一港口。无论哪种情况,都将导致上海港的班轮班期紊乱,后续船期可能延迟2-5天。马士基、地中海航运等主要船公司或将发布紧急滞期费调整和船期变更通知。

农产品: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发生地震引发海啸,预计对我国上海、江苏南部沿海、浙江沿海等地区产生影响。海啸可能导致上海、浙江、江苏地区渔业设施受损,若水产养殖区遭遇海水倒灌可能会使得短期内水产死亡,从而或对短期菜粕的水产养殖饲料需求造成一定影响。不过主导菜粕行情的驱动仍来自供应端,自2024年9月我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启动反倾销调查以来,沿海油厂普遍采取观望态度,导致今年加籽进口量骤减。三季度国内菜籽买船偏少,后期国内菜粕存在去库存预期。同时豆粕方面,中美谈判未获实质性突破引发市场对国内四季度大豆供应的担忧,从进口成本抬升的角度支撑国内蛋白粕价格,后期菜粕行情的核心仍是围绕中加贸易关系的变化。除此之外,由于此次灾害主要影响浙江、上海沿海地区,作为国内大豆进口和加工中心,海啸可能影响港口运作,从而间接影响到大豆供应链。并且上海、浙江等地分布着部分畜禽养殖,若猪场、蛋鸡场受到海啸影响遭遇水淹或者排水系统瘫痪,可能使得疫病暴发风险提升,增加养殖场防疫压力。若受到疫病影响供应短缺,将使得短期内价格波动加剧。

黑色:从黑色产业链视角分析,此次海啸事件需特别关注三大关联点:1.大宗商品物流枢纽风险:我国长三角、东南沿海分布着全球最繁忙的铁矿石、煤炭进口港口(如宁波舟山港、上海港、高雄港),这些区域正是海啸预警覆盖区。若港口设施受损或作业中断,将直接影响铁矿石、煤炭等黑色原料的接卸与中转。2.沿海钢铁生产基地冲击:宝钢、鞍钢等大型钢企在沿海布局的生产基地(如宝山基地、湛江基地)同样处于预警区域。尽管现代钢厂防洪标准较高,但海啸引发的海水倒灌仍可能冲击厂区供电、供气系统和码头设施,导致生产暂停。3.供应链心理预期影响:当前黑色系市场正处于“政策强预期”与“需求弱现实”的博弈敏感期。海啸灾害与前期高温、政策干预(如煤矿超产整治)形成复合冲击,可能放大市场对供应扰动的担忧。

铁矿石(I):中短期利空。海啸主要冲击港口卸货与疏运环节,但全球发运仍趋宽松(澳巴天气扰动缓解+非主流矿增量)。若到港量连续两周低于1800万吨,可能触发近月合约反弹。策略上可关注多I2509空I2601 正套机会,但需防范政策压产风险。

焦煤/焦炭(JM/J):结构性利多。国内焦煤受“反内卷”政策支撑,海啸加剧海运焦煤到港不确定性。但需注意澳煤进口倒挂已消失,南方钢厂询货增加可能弥补缺口。策略上可轻仓持有JM2509多头。

螺纹钢/热卷(RB/HC):近弱远强。短期沿海工地停工抑制需求,但灾后重建预期+潜在限产政策支撑远月。当前热卷需求相对稳健。策略上可逢低布局HC2601多单。

本次堪察加海啸对黑色板块的实质影响将显著小于初始市场预期。中国沿岸虽面临灾害性海啸威胁,但现代港口与工业设施具备较强抗灾能力,全面停工概率较低。当前黑色系主要矛盾仍在于“政策预期与需求现实”的博弈,高温天气后的赶工强度才是驱动趋势的核心变量。短期需警惕资金借灾害事件炒作情绪溢价。若后续证实海啸未造成持续性破坏,叠加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可能触发多头获利了结。建议投资者优先关注港口物流恢复进度及钢材实际去库节奏,以现货验证驱动为交易依据,避免过度博弈灾害预期。

三、风险提示

1、极端天气影响;

2、部分细分领域供需错配。

 

申银万国期货有限公司

分析师:薛鹤翔

从业资格号:F03115081

交易咨询号:Z0022482

联系人:孙西明

从业资格号:F03134969

1753923985386066073.png


0

分享至:

友情链接
相关网站
客服热线:4008-887-868
人工委托电话:021-50581255 / 021-50581055
联系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东方路800号7楼、8楼、10楼、11楼、3401室
视频号
视频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申万期货APP
申万期货APP

投诉电话:021-50581055

投资者可通过 中国期货业协会 网站或 点击此处 查阅公司从业人员信息情况 版权所有 © 2024 申银万国期货有限公司 本网站支持IPv6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000621608721G 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号码:31770000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4597号 沪ICP备08003072号